北京翔宇星通科技发展中心

手机扫描,查看微店

导弹制导系统知识介绍2008/11/24

导弹制导系统 (missile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)导引和控制导弹按选定的规律调整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全部装置。亦称导弹导引和控制系统。其功能是测量、计算导弹实际飞行路线和理论飞行路线的差别,形成制导指令,经过放大和转换,由伺服机构调整导弹的发动机推力方向或舵面偏转角,控制导弹的飞行路线,以允许的误差( 寻芯 离)靠近或命中目标。
  简史 导弹制导系统是在综合利用自动控制理论,航空和惯性仪表, 雷达、电子计算机、激光、红外和电视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1932 年,美国火箭
技术科学家R.H.戈达德首先使用 勇 仪和时间程序机构来稳 定和控制一枚探空液体火箭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德国E.施泰因霍夫和 T.布赫霍尔德设计的 V-2导弹的制导系统,是惯性制导系统的雏形。在此 期间,德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还研制过多种防空导弹的制导系统,虽然都没 有达到实用阶段,但证明了导弹可用雷达波束导引。同时,研究了用于空 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上的光学瞄准的有线指令制导系统。战后,一些国家 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导弹制导系统。
  地(潜)地导弹制导系统 苏联从研制SS-3导弹的制导系统开始,经 历了五个阶段,发展为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SS-6的惯性制导系统。在美国,布赫霍尔德
指导了“红石”(Redstone)地地弹道导弹制导系统的设计工 作。W.S.霍伊塞曼和J.S.法里尔等以“红石”导弹为基础,研制成“丘辟特”(Jupiter)导弹的制导系统。20世纪60年代,霍伊塞曼又将此系统 改造后用于“土星”(Saturn)运载火箭上。美国航空工程师C.S.德雷珀 等在50年代设计了“雷神”(Thor)导弹的制导系统,以后又设计了“民 兵” (Minuteman) 洲际导弹的惯性制导系统。 70年代,美国又研制成 “战斧”(Tomahawk)巡航导弹所采用的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制导的复合 制导系统。

  防空导弹制导系统 50年代,出现了用雷达波束制导或无线电指令制 导的舰空导弹、地空导弹。60年代以后,为适应防空导弹向多样化、系列 化方向发展的需要,研制了多种新型的制导系统。如美国用于中低空防空 的“霍克”(Hawk)导弹,采用了无线电半主动寻的制导;苏联SA-7便携 式防空导弹,采用红外寻的制导,并采用导弹自旋、脉冲调宽的控制方法 。70年代,由于激光技术的发展,出现用激光波束制导的瑞典RBS-70小型 防空导弹。70年代后期,美国“爱国者” Patriot)防空导弹采用复合 制导,能同时制导数枚导弹对付多个来袭目标。
  空空导弹制导系统 50年代,多数采用无线电雷达波束制导,有的采 用红外寻的制导。限于当时的制导技术水平,载机只在尾追敌机时,才能 发射导弹攻击
对方,制导距离较近。60年代,美国“麻雀”-Ⅲ(Sparrow -Ⅲ)空空导弹,采用攻击范围较大的无线电半主动寻的制导系统。 70年 代,英国的“空中闪光” (Sky Flash)空空导弹,也采用这种制导系统, 并增大了制导距离。美国采用红外寻的制导的“响尾蛇”空空导弹几经改 进后,载机基本上可在各种方位上发射导弹攻击对方。
  空地导弹制导系统 由于空地导弹的射程一般都在几十公里以上,因 此,从50年代开始就采用复合制导,如当时苏联的AS-1空地导弹,飞行初 段采用程序控
制,中段采用无线电波束制导,末段采用半主动寻的制导。 60年代,美国用于攻击地面雷达的“百舌鸟”(Shrike)空地导弹,由于 攻击距离较近,采用全程无线电被动寻的制导。 70年代,美国“小牛” (Maverick)空地导弹,采用几种类型的导引头,白天作战采用电视制导,夜间作战采用激光制导和红外成像制导。 70年代后期,法国的“飞鱼” (Exocet)空舰导弹,飞行初段采用无线电高度表控制飞行高度,末段采 用无线电主动寻的制导,能在距海面2~5米高度飞行,攻击军舰.

  从50年代到60年代, 苏联的“耐火箱”(Sagger)和美国的“陶” (Tow)反坦克导弹, 都采用光学瞄准的有线指令制导系统。70年代,美国研制的“铜斑蛇”(Copper-head) 反坦克炮弹,采用激光半主动寻的 制导。
  在中国,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54年著的《工程控制论》(第一版), 奠定了中国前期的导弹制导系统研制的理论基础。1980年 5月,中国向太 平洋海域发射
洲际运载火箭成功,标志着中国的火箭制导技术进入新的阶 段。同年10月,钱学森和宋健著的《工程控制论》(第二版),又充实和 发展了导弹制导系统理论。
  组成 导弹制导系统按功能可分以下三个部分:
  测量装置 用以测量导弹和目标的相对位置或速度(包括角度、角速 度等)。攻击活动目标时,通常用雷达或可见光、红外、激光探测器;攻 击地面固定目标时,用加速度表、 勇 仪等组成惯性测量装置,也有用电 视或光学等测量仪器的。
  计算装置 用以将测量装置所测得的导弹和目标的位置和速度,按选 定的导引规律加以计算处理,形成制导指令信号。
  以上两个部分可安装在导弹上,也可安装在地面或其他载体上。
  执行装置 用以放大制导指令信号,并通过伺服机构驱动导弹舵面偏 转或调整发动机推力方向,使导弹按制导指令的要求飞行,同时对导弹姿 态进行稳定,消除外界干扰对导弹飞行的影响。执行装置必须安装在导弹 上。
  分类 导弹制导系统大致可分为四类:
  自主式制导系统 在制导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目标的直接信息,也不需 要导弹以外的设备配合,能自行操纵导弹飞向目标。主要用在攻击地面固 定目标的导弹上。可采用几种制导方式,但主要是惯性制导。惯性制导的 优点是:不需要任何外界信息,就能自动地根据飞行时间、引力场的变化 和导弹的初始状态,确定导弹瞬时的运动参数,因而不易受外界干扰。目 前,大多数地地弹道导弹,如美国的“大力神” (Titan)、“民兵”洲 际弹道导弹等都采用惯性制导。随着制导技术的发展,还可采用天文或地 形地图匹配的方式来提高制导精度。大部分地(潜)地导弹采用自主式制 导系统。
  寻的制导系统 其测量装置安装在导弹上,通常称导引头。能感受目 标辐射或反射的无线电、热和光辐射波。根据测量到的目标和导弹的相对 位置、速度等参数,在导弹上形成制导指令,操纵导弹飞向目标。其特点 是制导精度较高,但制导距离不能太远。多数空空导弹和一部分地空导弹 采用这种制导系统。寻的制导根据感受到目标信息的来源,可分为主动、半主动和被动式寻的等制导方式。
         频枷低场 由导弹外的指挥站,测定导弹和目标的相对位置,并 给导弹发出制导指令,通过导弹上控制装置操纵导弹飞向目标。最常见的 是无线电指令制导,不少防空导弹如美国的“奈基”-Ⅱ(Nike-Ⅱ),采 用这种制导方式,其缺点是易被敌方发现和干扰。其他还有有线指令制导、无线电波束制导和激光波束制导等。遥控制导主要用于反坦克导弹、空地 导弹、防空导弹、空空导弹和反弹道导弹导弹。
  复合制导系统 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,一般分初始段、中间段、末 段三个飞行阶段。导弹在飞行过程中,同一阶段或不同阶段采用两种以上 制导方式的,称为复合制导系统。它是以上各种制导系统的组合。采用复 合制导系统,可增大制导距离,提高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。现代某些防 空导弹、岸(舰)舰导弹和反弹道导弹导弹等都采用复合制导系统。
  导引规律 导引导弹攻击目标时,导弹飞行路线应遵循的规律。当攻 击活动目标时,通常有五种导引规律: 总是对准目标。在导弹尾追目标 和目标速度不大的情况下,此法简单而有效。但当导弹从侧面攻击目标或 目标速度较大时,要求导弹能急速拐弯方能奏效。  保持线(导弹与目标的连线)与空间某固定基
准的夹角为常值,使导弹始终按照与目标相遇的路线飞行。此法同猎人打 驰兔相似。 能很好地实施攻击。以上三种导引规律,用寻的制导较易实现。
校 目标、导弹和指挥站三者始终 保持在一条直线上。指挥站可以是固定的,也可以是活动的(如舰载、机 载导弹设在载体上的指挥控制装置)。其缺点与“追踪法”一样,当目标 速度较大时,导弹也要作较大的机动方能奏效。
  、
  80年代以来,采用红外寻的制导的导弹,其制导误差仅有几米甚至能 直接命中目标。但制导距离一般较近,且在气候恶劣时不能应用。采用无 线电寻的制导的导弹,制导误差约十几米。选择合适的导引规律,也能提 高制导精度。不带末制导的弹道导弹,除因制导系统不完善引起的制导误 差外,尚有发动机不能准时关机,再入飞行误差和瞄准目标误差等造成的 非制导误差。采用惯性制导的导弹,加速度表误差和陀螺仪漂移是制导系 统的主要误差源。当陀螺仪漂移率为0.02度 /小时(在1g重力加速度作用 下)时,对射程10000公里的弹道导弹,可达473米(公算值)。可采用追 踪星光或其他方法来修正,以提高命中精度。目前,实用的陀螺仪漂移率 已达0.002度/小时(在1g重力加速度作用下)。50年代后期,美国“大力 神”洲际弹道导弹的圆公算偏差为 3公里左右。70年代,美国“民兵”- Ⅲ洲际弹道导弹的圆公算偏差为 320米左右。这两种导弹均采用惯性制导。 80年代初,美国“三叉戟” -Ⅱ(Trident-Ⅱ)潜地弹道导弹,采用惯性 加星光制导,公算偏差为 400米左右。带地形匹配的“战斧”巡航导弹 的圆公算偏差在 100米以内。正在发展中的“高级惯性参考球制导系统” 可使弹道导弹的制导精度进一步提高。


新闻动态分类

企业信息

北京翔宇星通科技发展中心

李先生 先生电话:86-010-13146110444手机: 13146110444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详细联系方式

经营模式:生产型、贸易型所在地区:北京市

在线询价 收藏该企业

联系我们

北京翔宇星通科技发展中心

 

李先生
地址: 北京市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32号中发电子大厦3176
电话: 86-010-13146110444
手机: 13146110444

Id:140775 Url: [IP = FORWARDED:-REMOTE:- User:18.117.114.128-VIA:], Time:2025/04/07 上 11:01:54